多元文化护理论文篇1
目的旨在探讨护士长的领导行为和医院护理安全文化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对黑龙江省3所三级甲等中医院的344名护士进行了多元化护士长领导行为、护理安全文化的调查。调查所得数据全部输入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结果护士长领导行为得分最高为领导魅力,其次为被动例外管理、个性化关怀、主动例外管理、感召力、权变奖赏、智能激发。护理安全文化总体稍高于中等水平,其中团队氛围、对工作的满意度、单位安全的氛围、对管理的感受高于中等水平,对压力的认知得分低于中等水平。结论护士感知的护士长领导行为各维度与护理安全文化各维度之间具有正相关。
关键词:
护士长领导行为;医院护理安全文化;相关性
在临床医疗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与患者交流、沟通的频率最高,但是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负荷大,压力大,发生错误、纠纷也就难以避免。很长时间以来的研究重点,就是如何保证护理安全。已有研究表明,重视和发展安全文化是改善病人安全的必经途径,并且在临床护理安全文化提高的观念上,己形成了较为广泛的共识。较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强化护理安全文化的建设,并加强相关领导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医院安全文化”的概念是Singer等[1]于2003年首先提出。医院安全文化是医院文化的一部分,属于组织文化范畴。无损于病人为先(firstdonoh)”这句名言可以用来理解医院安全文化,就是将安全第一”整合到组织的每一个单元、注入到所有操作规范之中。这种安全文化应向大众公开承诺,并付诸实践中[2]。医院护理的安全文化是护理管理中的精髓。如果作为日常护理管理中最基层的领导者护士长能将安全文化当作一种管理模式运用到日常护理管理工作中去,即通过对护士自我意识的刺激、引起团队注意、把握负性心理情绪、领会工作责任、引导合理的归因方式去创造安全文化氛围;培养和影响护理人员对安全护理的信念,坚持提高护士业务水平,才能培养护理人员安全操作行为的养成,降低错误的概率,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护士长的领导管理行为直接关系到所在科室护理人员的工作状态及护理的文化氛围,进一步会影响护士对患者的安全文化。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黑龙江省3所三级甲等中医院中护士的调查,了解护士感知的护士长领导行为与医院护理的安全文化之间的关系,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调查了黑龙江省3所三级甲等中医院的344名护士。入选标准: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半年以上,研究对象所在科室的现任护士长工作1年以上,自愿参加本研究者。
1.2调查工具
1.2.1一般资料问卷
此部分由调查者自行设计,包括调查对象的年龄、职称、学历、月薪、编制、护龄、所在科室护士长任职年限、您与本科室护士长合作年限共8项内容。
1.2.2护士感知的护士长领导行为量表
采用Bass和Avolio根据护士的工作情景,请3名护理专家根据我国国情修改后的多元化领导行为量表,此量表包括变革型领导行为、交易型领导行为,其中变革型领导行为包括4个变量、20个条目,其内容是领导魅力、智能激发、感召力、个性化关怀;交易型领导行为包括3个变量、12个条目,其内容是权变奖赏、主动例外管理、被动例外管理。以0~4分表示,0为从来不是,4为几乎总是。预实验结果显示领导行为量表的Cronbach’sα为0.88,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1.2.3护理安全文化量表
采用国内陈方蕾编制的医院护理安全文化量表,此量表包括5个维度,即团队氛围、对工作的满意度、对压力的认知、单位安全的氛围、对管理的感受。临床护士通过自我观察与感受判断对条目的认可程度,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共5个等级。各维度的得分为本维度所包括条目得分的累加,在24~120分之间。团队氛围、对工作的满意、单位安全的氛围、对管理的感受是正向计分题,对压力的认知是反向计分题。此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各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为0.7234~0.8523,内容效度为0.86。
1.3调查方法
在进行正式的调查之前,先选择样本量的10%即40例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预调查,2周后重新测量。由于护士长领导行为量表已经在国内得到广泛的应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能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临床护士感知的护士长领导行为。护理安全文化量表,在国内也有应用,为了更好地达到研究目的,本研究进行了预调查,以更好地检验量表的信效度。本研究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46份,有效344份,有效回收率86%。
1.4统计学处理
将收集到的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采用均值、标准差、构成比、百分比表示,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推断,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资料
从年龄上看:20~29岁46人,占13.4%;30~39岁172人,占50.0%;40~49岁98人,占为28.5%;50岁及以上28人,占8.1%。从职称上看:护士167人,占49.4%;护师92人,占27.9%;主管护师65人,占19.2%;副主任护师及以上12人,占3.5%。从学历上看:中专52人,占15.1%;大专136人,占39.5%;本科152人,占44.2%;硕士研究生及以上4人,占1.2%。从月薪上看:1000~1500元81人,占23.5%;>1500~2000元150人,占43.6%;>2000~2500元73人,占21.2%;>2500~3000元31人,占9.0%;3000元以上9人,占2.6%。从编制上看:合同制138人,占40.1%;人事67人,占19.5%;事业单位编制139人,占40.4%。从护龄上看:6个月以内13人,占3.8%;6~12个月40人,占11.6%;2~5年171人,占40.7%;6~10年32人,占9.3%;11~20年37人,占10.8%;20年以上3人,占0.9%。从所在科室护士长任职年限上看:不足1年87人,占25.3%,1~5年124人,占36%;6~10年51人,占14.8%;10年以上82人,占23.8。从与本科室护士长合作年限上看:1年以内126人,占36.3%;1~5年164人,占47.7%;6~10年35人,占10.2%;10年以上19人,占5.5%。
2.2护士感知的护士长领导行为的描述性分析
各维度得分见表1~表2.
2.3护士感知的护士长领导行为与护理安全文化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在α=0.05的水准下,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验证护士感知的护士长领导行为与护理安全文化之间的关系,见表3。
2.4护士感知的护士长领导行为与护理安全文化的回归分析
以护理安全文化为应变量,以护士感知的护士长领导行为的7个维度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按α入=0.05为入选标准,α出=0.1为剔除标准,进入回归方程的因素见表4。
3讨论
3.1护士长领导行为与医院护理安全文化的现状
护士感知的护士长变革型领导行为高于交易型领导行为。这一结果与KleinmanC[5]的研究结果一致。护士长的领导行为从高到低排序分别是领导魅力、被动例外管理、个性化关怀、主动例外管理、感召力、权变奖赏、智能激发。这说明护士感知的护士长领导魅力在护士心目中占主要地位,护士长的人格魅力是位于领导者权力影响之外的、能让护士敬佩、信服的一种自然征服力。在科室的日常管理中,作为团队科室的领导尤其是护士长,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对于提升本科室的护理工作质量与效率有着重要意义。护理安全文化得分为(3.47±0.57)分,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单位安全氛围、团队氛围、对工作满意度、对管理的感受、对压力的认知。问卷总体稍高于中等水平。单位安全氛围排在第一位,说明护士对单位安全氛围的高度关注,在当下医患关系较为紧张的大环境下,拥有一个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是每个护理工作者的第一需求。由表2结果可以看出,本研究对象护士对于团队合作和单位安全承诺的感受比较好,对压力的认知得分低于中等水平,表明所测护士普遍感受到压力较大,分析原因是由于护理人员工作负荷和压力(包括医疗纠纷的外部压力、惩罚的内部压力)大,同时自认为社会地位低,收入和付出不成正比。因此护士容易产生不良的工作压力反应。这类反应会带来一系列不良结果,护士会因此情绪低落,注意力分散,应急反应迟缓等。
3.2护士长领导行为与护理安全文化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在α=0.05的水准下,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验证护士感知的护士长领导行为与护理安全文化之间的存在相关关系。领导行为7个维度与护理安全文化的5个维度具有相关性,说明提高护理安全文化与领导行为有着显著的相关性,通过以护理安全文化为因变量,以护士感知的护士长领导行为的7个维度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领导魅力、智能激发、权变奖赏、主动例外管理、被动例外管理进入回归方程,因此,在护士长管理中应重视运用激励理论的良好的运用。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激励和对员工的行为有着本质的影响。领导的领导魅力对护理人员的安全文化有着重要的预测性的作用。在护理管理中护士长应奖励和鼓励相结合,充分运用智能激发和权变奖励,可进一步提升护理安全文化的水平。国内周立等[4]进行的一项有关医院护理安全文化的问卷调查,梁爽等[6]进行了构建病人安全文化、营造和谐护患关系的研究,陈新霞[7]等进行了护士长领导行为测评及与住院患者满意度的相关性的研究,孟娣娟[8]等关于病人安全文化及其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的研究。这可以看出护士长的领导行为直接影响到该科室护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对工作的责任心。
3.3护士长领导行为和病人安全文化的具体建议
3.3.1建立护理安全文化
现代护理管理学说认为[9],人是护理管理的最关键因素,而护理文化建设就是一种全新的人本管理观念,即肯定人的主观能动性,以文化引导来激发自觉行为的管理方法。将安全文化当作一种管理思维运用到护理管理工作中去,是一种最可依赖的管理策略[10]。结合理论及对实际情况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医疗护理缺陷、差错的发生都不是一个环节或节点造成的,而是许多关键性位置都发生了不良改变。
3.3.2鼓励护士间的团队协作
提倡在繁忙琐碎的工作中互相提醒、督促,进行护理操作时等多问一句话、多进行一次关注,从而有效地唤起护士间的有意注意,发现工作中的不足或漏洞,防范护理差错的发生,进一步提高护理安全。
4结语
多元文化护理论文篇2
关键词:江永女书;湖湘视觉文化;艺术形式;传承与推广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4-0141-01
一、湖湘视觉文化元素女书符号保护的创新运用
(一)归纳整理江永女书符号元素的视觉类型和分布研究
已有的研究成果缺乏对女书符号较为详细的款型分类,而详细的分类整理才能明确江永地区的女书符号视觉类型和特点,拟从扇面,精制布面手写本等大类出发,力求较为具体地归纳女书符号的视觉种类和流传地区,并结合文献资料追溯源头,思量弄清女书符号的视觉种类和特点。
(二)对女书符号进行地方特点和整体特点研究
湖湘视觉女书符号本来地方特色鲜明,丰富的地方性特点共同构成了多样性的女书符号视觉元素整体,成为江永地区整体特点的有机构成部分,当地在继承和发展女书符号的过程中,特别是利用传统视觉符号元素开发旅游时,出现了相同款型样式泛滥和元素混淆现象,说明重视视觉符号元素的地方性特点和整体性特点尤为必要,只有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女书符号的地方性特点和整体性特点,才能让传统女书符号成为有吸引力的文化特色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三)对传统视觉女书符号进行保护策略研究
分析和总结现行的民族文化保护策略以及在传统女书符号保护上的方式方法和保护效果,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整理或提出系统的保护措施,形式上如何选择活态传承,静态保护或开发运用,如何促进发展女书符号提出合理化建议,当前出现只注重表面效果和近期利益回报,不考虑潜在的文化丧失最终导致决定性的损失,所采取的女书符号保护方式缺乏系统性,规范性措施,特别是对无形文化的保护明显欠缺,应该确立有效保护,合理开发与创新的原则。
(四)对传统女书符号的样式进行创新发展研究
探索女书文化的创新发展原则和手段,为维持女书文化的特色和创新女书文化的样式提供理论参考和建议设想。摒弃继承和发展传统女书符号中出现的草率做法,遵循女书符号化创新根植于民族文化主体生产生活实践的原则。
二、湖湘视觉文化元素女书符号保护的创新运用解决的关键问题
至今,对传统江永女书符号元素研究还不完善。通过对传统江永女书符号的挖掘,对其符号元素进行创意设计,拓宽其应用范围,发挥更大的价值。本文提出将固定的传统符号进行创新、重组或是用于现代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上,提升女书符号中的特色装饰艺术魅力,也对于文化产业的推动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江永女书符号形象设计及推广应用的方法和措施。针对不同载体的习俗的女书内容取其具有代表性符号、图案、文化内涵进行设计塑造,然后运用到出版物(书籍、杂志和报纸)、海报、产品包装、旅游纪念品符号图样等。使江永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融入社会公众的日常生活。
1.在以往对女书符号的视觉元素样式研究中,都是把各样式以整篇幅的搭配进行分类,涉及十分广泛;并未将其女书中各个部分的符号做细致的分类整理,因此对女书符号的各方面款式类型作较为细致的分类探索,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现女书符号的元素变化类型,通过研究将力图实现这一目标。
2.在当代条件下,关于如何继承及创新女书符号中的传统元素,这是论文研究比较新意的点。而且就当下发展民族特色文化资源旅游的形势和面临的问题来看,这种研究需要尤为迫切。更好的为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的全面获取和整理保存,为其信息共享、保护修复、学术研究、参观鉴赏与开发利用等提供准确的数字化素材和活态传承的作品、富有艺术性的作品。
3.归纳和总结传统素女书符号中的类型和特点,确保对女书符号的风格特点形成整体认识,这是创新和发展传统女书符号的前提。二是对现有保护措施进行分析,研究现有保护女书符号的方式方法及措施效果,整理成功经验,归纳失败教训,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就当地如何传承和发展民族特色文化形成较为科学的认识,提出系统化的措施和手段。
三、湖湘视觉文化元素女书符号保护的前景与价值
研究女书符号元素的传承现状和创新发展对策,有利于引导江永地区的人民充分挖掘当地传统,为创新传统符号元素提供参考,继承和弘扬本地民族文化资源,达到保持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目的。归纳总结江永女书符号的主要类型与特点,有利于我们把握具有特殊标识的女书符号元素特点,同时为各地特有符号字体挖掘本地符号元素,培养和保持独特民族符号特色的自觉性。
多元文化护理论文篇3
【关键词】多元化护理角色新时代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81-02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强,对护理的观念不断更新,护理工作将被赋予新的内涵,护理职能将发生转变。护士角色将向多元化发展,除了以往承担的如直接提供护理者、教育者等角色外,还应该是患者合法权益的维护者、多元文化护理的实施者。这就启示护理教育要尽快调整课程设置,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以适应新形势下护理发展的多元化。
科研能力的培养护理科研是促进护理学科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反映护理人员业务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专业迫切需要思维敏捷、科研能力强的现代护理人才,以不断地创新发展现有理论和护理技能,使更好地发挥其指导护理实践的作用。然而,目前在临床护理队伍中,仍然存在着科研意识差、科研能力不足的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校期间没有经过较为系统的科研知识学习,毕业后又缺乏专人指导,因而,先天的科研意识淡漠加上后天的科研机制缺陷,导致整个护理队伍科研能力较差。所以,充分利用高等学校的人力物力资源,让护生的科研意识和能力在校期间就得到培养和锻炼,已成为护理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
多元文化的渗透护理的对象不再局限于国人,而是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他们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护患双方在健康与生命、尊重与亵渎等观念上的差异,若不引起重视,将会导致护患关系的不和谐,甚至引发医疗纠纷。因此,护理教育者应从思维和行动上完成从一元到多元的转换,通过增设多元文化课程,如护理社会学、民俗学等课程,使学生形成多元文化价值观、态度和行为,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人们的历史背景、生活方式、世俗信仰等文化背景,以适应护理工作的社会性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住院患者的护理需求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了较大变化,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护理需求,因此要求护理工作不能只从自身工作模式出发,而应从患者的需要出发,针对不同患者、不同需求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用心感受、发现、重视患者的个性需要,提供细节护理,满足患者的个性需求。通过护理实践日益感受到重视细节护理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患纠纷,为患者提供规范化护理之外的感动服务和惊喜服务,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开展个性化护理、多样化护理和全程护理,使患者的治疗、护理、生活、学习、休息被充分关怀照顾。
护理人员的多重角色具体分析如下:
1护理工作者的角色
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通过运用护理程序和护理操作的基本过程,根据不同的患者,承担着为患者康复所需要的护理工作。通过与患者亲切交谈、细致观察和护理查体等方法,估计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状态,从而明确护理诊断,确定护理目标和制定护理措施,付诸行动并予以反馈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这也是一名护理人员最重要的角色。
2协调者的角色
护士作为卫生保健队伍中的成员,不仅要和护理专业人员一起工作,还要和其他卫生保健人员一起工作,以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在工作过程中,为减少分歧和争议,协调工作是必要的。护士处理好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将给患者提供更为系统和便捷的医疗护理服务,直接或间接地为患者带来利益。
3管理者的角色
新形式下的护士,不但要着眼于解除患者的痛苦,而且在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中承担了组织管理的角色。在患者的心目中,护士是他们所认为的护理权威,护士的言行直接影响着患者的行为和活动。因此,护士利用患者对自己的职业信任,影响患者和他的家庭,使之建立健康的行为和生活习惯,从而达到期望的护理目标。同时,每名护士每日为解决护理个案的问题,必须做计划、沟通、决策等,因此,也可以说每个护理人员都是护理管理者。这意味着各项护理工作做到有效的组织、协调和沟通,并取得患者的合作,以满足患者对护理的特殊需要。
4教师的角色
护士的教师角色一方面体现在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日常生活的健康知识、疾病的预防和康复知识的宣教。患者大都渴望了解到有关自身疾病的预防、治疗等知识,护士有责任满足患者这一需要。护士在日常工作中要根据不同的患者选择适当的方法和技巧,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另一方面,护士有责任向下一级护士传授实践中的经验,参与临床带教,培养年轻一代护理人才。
5顾问的角色
护士通过给患者专业知识的支持,使患者对自身的状况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并通过指导使患者能够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护士要认真听取患者及其家属的倾诉,以善解人意的言行,引导患者正确认识的自身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减轻心理压力,起到顾问的作用。
6科研的角色
护理程序是建立在科研成果应用的基础上的,从这个意义上延伸,每个护士都应承担护理科研的任务。因此,护士应该在日常工作中勤于思考、积极钻研、善于总结,追求新知识,进一步发展现代护理理论,并以此作为护理实践的科学基础,然后研究这种理论对护理专业的现实影响。只有从事这样的科研活动,并将科研成果在实践中进行应用,护理学科才能不断提高和发展。
当代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护理职能由单纯的护理病人拓展到预防、保健、康复领域;由单一疾病护理转为生物―心理―社会全方位护理;由面向医院个体病人转向社会群体。护理实践日趋社会化,护理职能也随之扩展,护士角色由单一变为更综合更多元化。护理人员在健康教育中不仅承担着服务者的角色、更重要是承担着教育者、心理卫生工、治理者、创造者等角色。探讨护理人员在健康教育中的所担当的多元化角色并促使其尽快进入角色,是当前非常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吕姿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多元文化护理论文篇4
一、湖湘视觉文化元素女书符号保护的创新运用
(一)归纳整理江永女书符号元素的视觉类型和分布研究
已有的研究成果缺乏对女书符号较为详细的款型分类,而详细的分类整理才能明确江永地区的女书符号视觉类型和特点,拟从扇面,精制布面手写本等大类出发,力求较为具体地归纳女书符号的视觉种类和流传地区,并结合文献资料追溯源头,思量弄清女书符号的视觉种类和特点。
(二)对女书符号进行地方特点和整体特点研究
湖湘视觉女书符号本来地方特色鲜明,丰富的地方性特点共同构成了多样性的女书符号视觉元素整体,成为江永地区整体特点的有机构成部分,当地在继承和发展女书符号的过程中,特别是利用传统视觉符号元素开发旅游时,出现了相同款型样式泛滥和元素混淆现象,说明重视视觉符号元素的地方性特点和整体性特点尤为必要,只有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女书符号的地方性特点和整体性特点,才能让传统女书符号成为有吸引力的文化特色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三)对传统视觉女书符号进行保护策略研究
分析和总结现行的民族文化保护策略以及在传统女书符号保护上的方式方法和保护效果,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整理或提出系统的保护措施,形式上如何选择活态传承,静态保护或开发运用,如何促进发展女书符号提出合理化建议,当前出现只注重表面效果和近期利益回报,不考虑潜在的文化丧失最终导致决定性的损失,所采取的女书符号保护方式缺乏系统性,规范性措施,特别是对无形文化的保护明显欠缺,应该确立有效保护,合理开发与创新的原则。
(四)对传统女书符号的样式进行创新发展研究
探索女书文化的创新发展原则和手段,为维持女书文化的特色和创新女书文化的样式提供理论参考和建议设想。摒弃继承和发展传统女书符号中出现的草率做法,遵循女书符号化创新根植于民族文化主体生产生活实践的原则。
二、湖湘视觉文化元素女书符号保护的创新运用解决的关键问题
至今,对传统江永女书符号元素研究还不完善。通过对传统江永女书符号的挖掘,对其符号元素进行创意设计,拓宽其应用范围,发挥更大的价值。本文提出将固定的传统符号进行创新、重组或是用于现代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上,提升女书符号中的特色装饰艺术魅力,也对于文化产业的推动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江永女书符号形象设计及推广应用的方法和措施。针对不同载体的习俗的女书内容取其具有代表性符号、图案、文化内涵进行设计塑造,然后运用到出版物(书籍、杂志和报纸)、海报、产品包装、旅游纪念品符号图样等。使江永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融入社会公众的日常生活。
1.在以往对女书符号的视觉元素样式研究中,都是把各样式以整篇幅的搭配进行分类,涉及十分广泛;并未将其女书中各个部分的符号做细致的分类整理,因此对女书符号的各方面款式类型作较为细致的分类探索,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现女书符号的元素变化类型,通过研究将力图实现这一目标。
2.在当代条件下,关于如何继承及创新女书符号中的传统元素,这是论文研究比较新意的点。而且就当下发展民族特色文化资源旅游的形势和面临的问题来看,这种研究需要尤为迫切。更好的为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的全面获取和整理保存,为其信息共享、保护修复、学术研究、参观鉴赏与开发利用等提供准确的数字化素材和活态传承的作品、富有艺术性的作品。
3.归纳和总结传统素女书符号中的类型和特点,确保对女书符号的风格特点形成整体认识,这是创新和发展传统女书符号的前提。二是对现有保护措施进行分析,研究现有保护女书符号的方式方法及措施效果,整理成功经验,归纳失败教训,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就当地如何传承和发展民族特色文化形成较为科学的认识,提出系统化的措施和手段。
多元文化护理论文篇5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多元化教学;积极作用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327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280-01
《护理学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1]。为提高护生学习兴趣,调动护生积极性,我们选取100名护生作为观察组,应用多元化教学法进行护基教学,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校2011级200名护生作为观察对象,按班级将他们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00名。对照组中,女性92例,男性8例;年龄21-23岁,平均年龄21.12±1.86岁;观察组中,女性91例,男性9例;年龄20-23岁,平均年龄20.98±1.98岁。全部护生均为高中起点统招大专生。两组采用相同教材,由相同教师授课,且授课进度及内容相同。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备可比性。
1.2教学方法对照组应用常规教学法,即以讲解为主;观察组应用多元化教学法,包括以下几点。①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采用视频、图片等手段辅助教学,可增强护生学习兴趣,加深护生对知识的认识及理解,继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②临床案例教学[2]。教师准备典型案例,向护生讲解如何进行案例分析,鼓励护生多途径查找资料,然后分组讨论,每组由一名护生进行总结发言。带教老师针对护生发言,进行归纳总结,纠正错误的观念,肯定正确的观念,补充遗漏内容,并阐述重点及难点。临床案例教学,可促进护生自主学习,激发护生的积极性,强化护生知识结构。③模拟情景教学[3]。带教老师设置情景,由护生扮演家属、护士及患者等角色,模拟临床护理过程。模拟情景教学,可增强护生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认识,增进护士对家属及患者的了解。④SP(标准化患者)训练。经过系统化、标准化培训的患者或者正常人,可准确表达患者实际问题,如多发病及常见病的临床表现等。经过SP训练,护生能充当评估者、患者及教师等多种角色。
1.3效果评价①考教分离,统一阅卷。比较两组期末考试成绩。②具体操作考核的项目,由护生抽签决定;选取2名经验丰富的教师对护生相关问题的回答情况,操作的流畅度及准确性进行评分。③问卷调查。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护生对多元化教学法的评价情况,包括以下几项:增强学习效果,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操作能力,强化知识掌握,提高综合素质及喜欢该教学方式等。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统计学系统,应用t检验,x2检验,P
2结果
2.1比较两组理论知识考试成绩及操作成绩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生理论知识考试成绩及操作成绩更高(P
2.2观察组护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情况多元化教学法得到多数观察组护生的认可,见表2。
3讨论
护理学基础,它是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它涵盖护理专业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操作及护理工作方法等,对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及专业素养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元化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4]。多元化教学法,它将多种优秀的教学方法融为一体(如多媒体教学、临床案例教学、模拟情景教学、SP训练等),使护理教学更具感染力及吸引力。护理学基础是实用性较强的一门课程[5]。多元化教学可形象的展示教学难点及重点,增进护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护生更好的进行护理实践。此外,多元化教学,注重护生参与性,注重分析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护生养成勤于思考,主动发问的好习惯。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采用多元化教学法的观察组护生理论知识考试成绩及操作成绩更高(P
参考文献
[1]张红梅.多元化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7):118-119.
[2]黄文杰,张晴.多元化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6):95-96.
[3]WangensteenS,JohanssonIS,BjorkstromME,etal.Criticalthinkingdispositionsamongnewlygraduatednurses[J].JAdvNurs,2010,66(10):2170-2181.
多元文化护理论文篇6
一、对康藏文化的研究
本次会议中收到16篇涉及本次会议主题――康藏文化的相关论文。这些论文根据研究视角的不同,可以分为:
1、对康藏文化理论的研究
学者们对康藏文化的内涵、特点、地位及研究理论方法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四川省社科院任新建的《从历史地理角度看康藏文化的特点》,主张从历史地理角度研究康藏文化,并从地理、政治、经济、民族与宗教等方面阐述了康藏文化的特点。四川大学石硕的《我们应当如何认识康区?》一文,着重讲了认识康区的三个角度及康区的地域与人文特点。他认为,康区具有跨区域、农牧混合区、多民族互动区、语言独特、文化多样、宗教与世俗生活兼容、政治多元等特点。西南民族大学根旺的《藏族传统精神文化的内涵、特点与传承》一文,认为藏族传统精神文化是指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思想观念与精神心理,具有多元性、相对开放性与宗教性等特点,其传承要依靠寺院、家庭、社区学校三个场域。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洛桑灵智多杰亦分析了藏族山水文化与游牧文化的特点。大学许广智的《试论文化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从宏观角度分析了文化内涵、特点及其历史作用。西南民族大学益西邓珠还用藏文分析了康藏文化发展中区域文化的意义。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研究所彭文斌教授主张采用“新边缘理论”从事“藏边”研究。即采取边缘中心化的视角,去研究康区和安多在汉藏关系史上的能动作用及其对帝国、国家与族群边界构建的作用。
2、康藏文化保护与发展研究
格勒的《藏区文化保护和现代化战略几点思考》中分析了藏区文化现代化的历程,并认为藏文化保护与现代化离不开人,而当前提高藏区人民的素质是其关键。四川省社科院徐学书的《统筹藏区特色文化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的道路和机制探讨》一文,主张统筹藏区特色文化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走传承中发展、发展中传承的“发展性保护”道路。四川农业大学窦存芳的《康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之现状调查》一文,分析了康区特色文化产业的特点、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康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之路。四川大学徐君在《世界自然遗产陷隐蔽下的地方文化发展与保护:以九寨沟为例》中指出,附着旅游业的发展,九寨沟原居民的社会圈子被打破,生产生活方式被改变,传统习俗与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另一方面也使九寨沟原居民文化同质化。因此,应当通过挖掘与保护本民族的原著民文化来提升九寨沟的品牌。甘肃省民族研究所杨勇的《甘肃藏族文化发展保护与文化产业》一文,对甘肃藏文化作了梳理,并分析了改革开放以后甘肃藏区各级政府在发掘、保护与利用民族文化资源方面取得的成就,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大学美郎宗贞在《藏区特色文化保护与现代化战略研究》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的冲击及国家社会对藏区传统文化的弘扬,使当前藏区传统文化呈现出复兴、衰退和变异并存的状况。他提出正确对待衰退、引导健康发展及促进全面繁荣等建议。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杨军财博士在《文化保护与藏区社会稳定的辩证关系》中,分析了藏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内容及其结构、特点,对藏区社会稳定进行了历史回顾,分析了传统文化特征对藏区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总结了国家保护传统文化的政策与取得的成就,并探讨了文化保护与藏区社会稳定的辩证关系。
二、对康藏民族与宗教的研究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杜永彬的《当代康区藏传佛教实地调查与研究――以甘孜州为例》一文,以对甘孜州藏传佛教的实地调查为依据,从现状与格局、变化与适应、问题与挑战、原因与动力、作用与影响等方面对当代甘孜州的藏传佛教进行了深入分析。中山大学刘志扬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带的族群与社会变迁》中对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范围与民族、研究内容、意义进行了分析。西南民族大学梁艳对安多藏区宗教人类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和回顾,从文化变迁、民间信仰与宗教社会三个视角对中国学者对安多区域的研究作了梳理和评价。也从宗教仪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宗教复兴三方面对西方学者的研究作了介绍和评述。中央民族大学郭志合在《多元共生:多民族散杂居地区宗教存在模式微――甘南合作市藏回汉多元宗教调查研究》一文,探讨了甘南合作市的佛教、伊斯兰教等多元宗教和谐共生模式的形成、发展及其意义。西南民族大学白玛措的《康区噶陀寺古鲁羌姆仪式结构》依据藏文典籍与田野调查,对“古鲁羌姆”进行了阐释,并探讨了古鲁羌姆仪式的缘起、类型以及古鲁金刚法舞程式的结构、六大仪式内容与意义。根呷翁姆以道孚为个案,分析了道孚地区的宗教格局、格鲁派两大寺院在道孚的创立情形及其影响。同美的《苯教寺院教育与管理模式的当代价值》,对苯教寺院教育的类型、内容、管理及其当代价值进行了分析。嘎?达哇才仁的《当代藏区社会中的面面观》认为,随着市场化的发展,当代藏区日益世俗化、商品化、媒体化。此外,还格吉还对藏族大学生的状况作了调查分析。
三、对康藏历史、方志与文献的研究
【多元文化护理论文(6篇) 】相关文章:
转正工作总结范文(整理10篇) 2024-05-21
数学教研组教学总结范文(整理10篇) 2024-05-20
幼儿园大班的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5-15
班主任家访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5-15
慢病工作总结范文(整理7篇) 2024-04-28
学习委员工作总结范文(整理10篇) 2024-04-23
语文教师工作总结范文(整理6篇) 2024-04-17
工伤鉴定申请书(6篇) 2024-06-06
多元文化护理论文(6篇) 2024-06-06
多元智能理论(6篇) 2024-06-06